610之後,如何清楚各方面形勢,如何做得更好
利申:本人不譴責任何人,感謝很多人用不同方法一起努力,只是想所有人一起做得更好,形勢判斷更清楚,集思廣益。
本文好長,分六個部份:
- 現時形勢 & 傘後的影響、學習與教訓
- 衝的人,是否有考慮周全的決定,能否準備得更充足?
- 如果要尊重人自主想衝,也尊重人對於「衝」提出其他想法
- 要努力打擊的,不只是譴責的聲音,是「絕望」;即時行動外,要有長遠的準備
- 如果103萬出咗黎係一件美麗的事,請講得有深度啲
- 關心青少年的人可以如何back up
現時形勢 & 傘後的影響、學習與教訓
「和理非」與「勇武」之間學習互相理解
抗爭者都在進步。如,以往很多關於「和理非」和「勇武」之間互相批評,勇武怪和理非篤灰、譴責他們,和理非怪勇武者破壞形象、影響輿論等,雖然今年仍見,但多了一種聲音:強調互相理解、承認可在不同角色分工、矛頭指向政權、同情態度。例如,好些不是行勇武路線的KOL,見到指責聲音都好痛心,都走出來說,理解、不要指責他們是鬼。
去中心化、去組織化,難以訂立策略
傘運時,對於去中心化、去組織化、拆大台呼聲好高,然後1 )政府以煽惑他人煽惑等罪名打壓佔中領袖及參加者、2) 旺角初一及其他大小抗爭(包括立法會縱火、蠔涌案)拘捕多名本土、獨派領袖和參加者、3) 退聯潮令到學聯正當性不再。無人再能夠、或懂得,如何擔起角色。
以往就算是衝的人、勇武的人,可能因為仍有些勇武派的組織存在,都相對多一點組織和策略,例如,傘運時一度以堵塞龍和道為目標。
現時雖有telegram group 流傳,但因為人多意見更紛雜,現場「小組討論」形式又被唾棄。大家苦無達到共識、討論到策略的方法,衝的人也許只是盡力做一些事,但不知道做到什麼事。
有凌晨在現場的抗爭者分享://其實留到最後的人,已經沒有行動「和唔和平」的討論,和理非的人一早走了,反而在沒有人阻止衝擊的時候,卻進退失據。得罪講句,可能有些朋友,有人阻止自己去衝、有比較出現時,會容易啲諗到自己應該做乜;但當沒有競爭對手時,真係放手畀你做,又唔知點算。這算不算人之常情?//
警方的進化,不合理武力,超級兇惡
有現場觀察指出,警方很快用不合理武力升級,沒有跟程序(如:舉黃旗、紅旗,然後才會打仍然繼續衝撞警察人或出胡椒噴霧),等等。一切跡象顯示比傘運時兇狠。
對決定衝的人,更難反擊,形勢相當艱難。
原先本土/勇武的,其實可能沒有在場
首先,揣測在場人士是誰,對抗爭人士是危險的。這樣講不是為了指出那些人是誰,只是想大家對形勢判斷更準確。
只不過,聽過不下兩三個本土/勇武派說,經歷過被警打、被追捕,已了解抗爭成本有多大,有些已選擇暫退下火線。
我只想指出,如果連一些本土/勇武派都覺得要三思,這不只是「勇武」是否應該的問題,是怎樣勇武才有用的問題。
原本沒打算衝的人,有些無端陷於危機
因為警察的暴力,令到好些原本沒打算衝的人(包括,還在思考可以做什麼、自己不衝都想幫忙看著衝的人的安危、反應過慢的人,等),都突然被警方追住,走避不及,沒有準備,甚至連自主地選擇如何衝的機會也沒有,白白被抄了牌。
(有關不打算衝的人如何突然被追,可參考李達寧現身說法)
如果這樣,要講的不只是,「不要譴責衝的人」,而是「不衝的人,是否清楚可以怎樣保障自己不需要衝?」。
其實眾志610凌晨有繼續和理非地堅持,但沒有強調
可能很多人與我一樣,以為,既然打到七彩,那麼宣佈靜坐的眾志也已受牽連。其實,根據現場朋友講,即使煲底打到飛起,眾志在停車場門前的靜坐,其實不太受影響。他們也有照樣地,提醒在場人士小心考慮自己所能承受的風險,讓在場人士有選擇的機會,才到最後留下一群留守的人,一直靜坐。根據眾志臉書,他們一直靜坐到04:08,全數被警方抬走。
這個事實相信值得大家了解。對於相信「和理非」的人,或擔心未有準備就被捲入衝突之中的人,多一點安心。更重要是,對於任何人想制定運動策略,有多點對形勢的掌握。
猜想,可能因為眾志不想有割蓆/劃清界線的行動,而沒有強調他們這個非暴力行動的過程或細節。因此,也懇請大家知道之後,不要簡化地用眾志的非暴力行動,去用來對比衝的人然後批評,這是對各方都最差的。
民陣角色的無奈
雖然很多人不滿民陣,但要說幾句話。民陣是吃力不討好的中間人角色,為了將來繼續能辦遊行,要保持能跟警方商討的位置。(大家都能想像,有什麼團體無法再擔當這個角色。)既然大家學習理解彼此分工,希望也不要將不合理期望壓在民陣頭上。
不是說民陣一定沒錯。只是想大家認真想清對民陣該有什麼期望。
衝的人,是否有考慮周全的決定,能否準備得更充足?
經過610,相信各人準備已會更周全,只是再稍作提醒,讓不知自己是否ready / 還在考慮 / 還在準備的人,重新檢視一次,清楚代價才能自主決定。
如想衝,要準備的,起碼包括:
戰略、
對形勢的判斷、
基本防守的能力(包括體能)、
裝備、
通訊(有app之餘,會否有人去做傳訊?注意telegram大組其實容易有任何人混入)、
急救的back-up、
物資、
被捕支援、
支援衝的其他崗位是否有人擔當(急救?傳訊?etc)、
對路線的熟悉、
離開退守的策略、
盡量隱藏身份的方法(盡量擋鏡頭、不用個人八達通、無識別衣物etc)、
對警方的了解、
對於公民社會付什麼成本的了解(如:上庭、法律支援的人力物力)、
輿論論述、
EQ、情緒控制(小心會否純粹被「走咗好衰喎」,「唔忍心喎」,或者好嬲的情緒影響,情緒不是問題,但被蓋過判斷就不好)
當然還有如何防止被捕,如不幸被捕的支援,等等。
希望了解尚有什麼方法和角色選擇,這是否最適合自己的角色。每人包袱不同。
如好清楚準備,好清楚代價,且心意已決,小心、保重。
如果要尊重人自主想衝,也尊重人對於「衝」提出其他想法
戴頭盔,對「衝」有想法的,不只是和理非,自居本土/勇武的都有提出過。
很多人叫,「不要阻止人衝」,猜想是,不想有人在衝的現場打擊士氣,或是以「和理非」大晒的姿態去隨意攔阻拉走鬧走阻止想衝的人。這樣只會引起混亂。
但由於,大家都知道,衝的代價,不是小兒科。
不想譴責,但也不想只因「同情」或「濫情」,不經意令有些人未想清楚就去付了不值得的代價。
如果有人願意,陪同一些未做好決定,或未清楚自己決定後果的人,共同去仔細考慮自己是否真的準備好去衝。
(尤其因為,大家知道有很多人是未成年的。)
或是,對於,幾時值得衝,衝來做乜,提出一些想法。
這也應該尊重。
要努力打擊的,不只是譴責的聲音,是「絕望」;即時行動外,要有長遠的準備
如果擔心人衝之後付上太大代價,不只是要去理論衝有冇用,是要帶出還有什麼「有用」。
很多人覺得這是盡地一鋪,是最後一役,如果真的過了修訂,香港馬上玩完。
是絕望,
令一個十五歲少年覺得,既然都是最後,不如犧牲就算。
也許因為逃犯條例的宣傳太鋪天蓋地,不經意一直散播了很多恐懼和絕望,大家情緒都在低谷。
得罪講句,但我們真的需要想像,條例通過後的時代。
需要對未來的希望,不是一種「努力啲修例不會通過」的阿Q精神,是對於,就算,touchwood,修例後,我們仍能抓住的希望。
(戴頭盔,不是現在不盡力爭呀!我都希望有奇蹟唔通過呀!touchwood)
除了為這幾日預備,也要為長遠準備。
為長遠準備的話,需要提出:
- 有什麼是有用(不只是對阻修例有用,要望得長遠啲)
- 點解而家值得留返條命,去鬥長命抗爭
所以我們為長遠,要為散播希望準備:
- 了解不同國家革命的歷史
- 了解不同國家抗爭的過程故事
- 可參考:區家麟近日對亞美尼亞等等的文章,《獨立路上》,等等
- 有信仰人士,唔該努力將對歷史/永恆的想法諗&講得有血有肉一啲。
- 愚以為找多些有盼望的歌、抗爭歌曲,激勵士氣也是重要
- 愚以為,不需再過份強調修例後的恐怖,大家都知道了。
- ….?
無論如何,我們要相信,就算修不修例,仍有事可以做、仍有可能、仍有抗爭的可能,有好長遠的想像。香港人打不死。在這個前提才去決定是否現在衝,或現在做什麼。
如果103萬出咗黎係一件美麗的事,請講得有深度啲
對於「好多人出過黎」就好美麗好proud of 香港,好多人都好憎呢種講法,因為對於人數多而不能改變感到絕望。
如要講這個人數有意義,要有深度一啲。
以效用來說,有人提出,這個人數,令中共就算修例,也會盤算可以有多隨便濫用條例去拘捕人。這個較樂觀想法,供大家斟酌。
愚以為更重要的是,去探討這個人數對於運動的意義。
例如,媒體的壟斷沒有奏效(在tbb新聞洗腦壟斷下,還有這麼多人知逃犯條例咩事,對在下來說是一個奇蹟,是多個街站的成果)。
例如,公民社會壯大、練兵,例如,很多派別都在團結起來,除了師奶反送中,藝術界做口號的創意。
這一點值得有人再提出高見。
關心青少年的人可以如何back up
尤其是一些陪同青少年的崗位(如:社工、老師、牧者),如有閱讀以上,請可以陪同考慮衝的青年人,起碼go through B個list,然後集中提出D有咩希望。不要只講「冇用」去打沉人。
綜觀這幾日形勢,如果真的想與人傾清楚,是否ready去衝。請在人很多、氣氛安全的時候進行,或現在把握未開始集會的時候去傾。
老土講,大家都需要情緒上的支援,多一點支持鼓勵關心,好重要。
略盡綿力,腦汁不夠,如文章有不足,懇請指正,勿打頭。大家加油!
文:念希(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