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香港大學聯同關注基層住屋聯席於去年11月至今年5月,做了一項有關劏房大廈的單位數量、樓宇結構及消防安全的調查,發現劏房大廈存在不少安全隱憂。
張志權是首名控告業主的劏房戶。他在2012年和太太遷往太子一個劏房,但因為鄰居吸煙不慎燒到被舖,發生火警。業主為他安裝了一個假天花,也在每個劏房的天花版上安裝了抽氣扇,結果一發生火警,隔壁的煙很快就引進他的房間中。
雖然事件中無人受傷,但張志權所處的劏房有不少雜物在通道中,逃生的時候也不慎被雜物絆到。當他打算救火之際,發現滅火器也很輕,根本救不到火。他直指他的業主「無良」、「乜嘢都唔理」,他現時已遷往其他的劏房單位。
調查指出,81.8%的劏房沒有火警察局警報系統,77.5%沒有滅火筒,有75.1%沒有消防喉轆。劏房大廈沒有以上消防設施的比率均高於沒有劏房的大廈。
另外,除了消防安全問題,調查亦發現,劏房數目可能遠超過政府估計。九龍西區總計有超過5400間劏房,平均每個單位被間為3.1間。整體來說,九龍西區每十個單位就有3.4個就會被間做劏房。香港大學科斯產權研究副教授蔡鴻達指,他們預計有30-40萬住在劏房之中。「我哋好想政府正視個問題,畀多啲資料,知道佢哋嘅調查方法係如何,實際香港嘅情況係如何。」
關注基層住屋聯席建議,政府應嚴格執行建築物條例及消防安全條例,檢控違例的住屋,並於取締了劏房之後,為居民提供中轉房屋,例如社聯早前建議興建的組合屋項目。長期而言,團體認為政府應利用市區土地,如市建局重建收回的地皮、港鐵上蓋等增建公屋,保障基層的住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