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團體創建香港、無塑海洋及愉景灣居民Moran Zukerman今日再次於政府總部外,展示7月至11月在大嶼山三白灣沙灘收集到的醫療廢物。當中包括連針的針筒、懷疑含有人體血液的試管、有被魚咬過痕跡的藥樽、鹽水袋等。這些醫療廢物既有簡體包裝,也有來自鴨脷洲的診所。

三白灣位於愉景灣北部,由於並非由愉景灣發長商香港興業管理,沙灘經常有大量垃圾積聚。居民只能自發清理,並向政府部門投訴,但情況一直都未有改善。今年七月,有愉景灣居民及環保團體在大嶼山三白灣沙灘發現大量醫療廢物,並交予環保署調查,但一直都未有回應。
以色列人Moran Zukerman來港香港15年,半年前搬入愉景灣,空閒時在沙灘漫步,意外發現海灘受醫療廢物嚴重污染。他擔心到海灘散步的居民和動物,會因誤踩廢物會受到感染於是Moran將廢物自行收集並找來創建香港、無塑海洋合作,向政府部門投訴。

居民自行調查廢物來源
除此以外,Moran也質疑香港的醫療廢物處理程序。今年8月,他在三白灣發現一些來自香港和大陸的醫療廢物,當中有一些藥包來自幾間本地診所,地點包括田灣、香港仔、屯門、天水圍、葵涌、長洲及堅尼地城。
「這裡有兩個令人擔憂的情況:第一是,如果患者將他們的藥袋放在他們家中的垃圾桶,而家居垃圾由垃圾車,那垃圾車有將它們妥善放在堆填區嗎?如果有的話,它怎麼會最終在海灘上?那是全港多個不同地方的位置、絕對不同的垃圾車和垃圾站。」
「第二是,如果那些藥袋被病人送回診所?假設診所使用第三方公司醫療廢物收集,但那些公司似乎沒有完成他們的工作。」
Moran也強調,他們不只是要追究醫療廢物是否來自中國大陸,而本港處理醫療廢物的制度,本身已經錯漏百出。他耗費大量時間和心力,就是希望政府正視本地的醫療廢物處理問題。
海上垃圾問題未得正視
2012年7月,一艘貨櫃船的7個裝有膠粒的貨櫃被吹雞海,令膠粒進入海洋和沙灘,部分沖上三白灣被居民發現並揭發事件。當時帶頭清潔的愉景灣地區環保組織成員Tracey Read,其後成立了「無塑海洋」,定期到三白灣及不同沙灘清潔海灘。
在記者會前,Tracey Read帶了百多位學生參與海灘清潔活動,「我們會致力向公眾交待和教育,因為我們認為這是事情應該被認真處理。」
Tracey Read多年前已經開始關注海岸垃圾問題,早於2008年已開始與傳媒合作發表有關報導,包括今年7月與Moran一起在三白灣的發現。可是,他們的努力並未得到政府注意。「政府收到投訴後,就會去處理某個點的垃圾問題,但我們不希望這樣,政府應檢視整個海洋廢物處理政策。」
他們均希望,衛生署、環保署、海事處等部門成立跨部門小組跟進海上醫療廢物問題,並向公眾、診所等作公眾教育,鼓勵大眾妥善處理醫療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