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水域時常受大量垃圾污染,此情況在雨季尤其嚴重。上月連場暴雨,大量垃圾沖上沙灘及沿岸地區,造成海洋生態災難。司馬文表示,我們現在需要的,不是行政長官及官員到海邊執垃圾「做show」,而是要更深入認真徹查垃圾的種類及來源,防止廢料繼續污染海港。
創建香港行政總裁司馬文先生、無塑海洋教育項目經理梁嘉麗小姐及居民Moran Zukerman今天展示大批於大嶼山三白灣 (愉景北商場旁) 拾獲的醫療廢料,這些廢料由本年5月起開始收集,經分類及調查後,有明顯證據顯示廢料來自中國廣東省。
這次拾獲的醫療及化學廢料 (抗生素及預防藥物)主要是供人類及牲畜使用,具危險性及可能帶毒性。司馬文把廢料分類及調查後,找到大量藥樽、針筒、膠及玻璃樽、透析包/靜脈注射包、藥丸及完好無損的安瓿。從部份廢料上的牌子及印有的簡體字,明顯證明廢料來自中國廣東省。他更在廢料中找到中國政府交通部官員的工作證件。
大雨或洪水把露天棄置的垃圾沖進河流及海洋是香港及內地存在已久的問題。醫療廢料亦會對市民的健康及安全構成威脅,泳客有機會因踩到針筒而受傷,或造成感染。居港15年的Moran Zukerman表示「醫療廢料問題不只是垃圾問題。一方面,它對海洋及四周環境造成破瓌。另一方面,從部份廢料出現魚類的咬痕可見,人類進食的魚類產品亦可能因此而受到污染,故最終受害的仍然是市民。
梁嘉麗表示,自2013年起,無塑海洋及Green DB一直有向海事處及環境保護署投訴海灘出現醫療廢料的問題,傳媒亦有相關報導。然而,環境保護署的調查一直沒有回音,亦未有針對中港兩地產生廢料的組織的相關行動,彷彿當局不打算處理相關問題。
我們促請政府正視問題,作出相關調查及行動。相關廢料亦會送往環境保護署作進一步化驗及跟進。
報導由創建香港特約轉載